接連欣賞了兩天的雪景,今天終於放晴了!雖不算是晴空萬里,但能看見太陽公公稍稍露臉,也算可以放心地去欣賞馬特宏峰(Matterhorn)囉!
我們在前一晚就研究好到馬特宏峰(Matterhorn)的交通方式,有兩種可選擇。其一是登山列車,一般遊客多為此方式;另一則是纜車,多半都是滑雪愛好者搭乘。
兩者交通方式都能清楚欣賞到馬特宏峰(Matterhorn),持Swiss Pass也都有打折。
纜車費用持Swiss Pass折扣後,約CHF49.5(約台幣1722),雖比登山列車貴幾百元,但相信會有不一樣的體驗,加上前幾日我們上少女峰已經是搭火車,且這幾日火車坐太多,對纜車較充滿著新鮮感。
總而言之,我們選擇遊客最不常使用的纜車方式上山。
延途經過的風景,我想100個美麗的形容詞也不足以表達策馬特的美。
隨著纜車爬升的高度越來越高,策馬特村莊的一切變得越來越迷你,而且這段纜車很長…穿越冰天雪地,中間會轉乘大型纜車,而後直達3883m的終點站,瑞士纜車好厲害啊…
這裡是滑雪好愛者絕不會錯過的勝地,99%都是來滑雪的,反倒我們只是來看風景,總感覺顯得很突兀。
終點站有一個觀景台and販賣部,當然也有一些印著馬特宏峰(Matterhorn)字樣的紀念品。
與馬特宏峰(Matterhorn)合影的照片,雖無法清晰拍下山景,但天氣能允許我們順利上山,心裡已經很滿足了。
馬特宏峰(Matterhorn)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。原因不只在於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,也在於此峰陡峭的外形給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懼。攀山家們大約於1858年左右開始嘗試征服馬特洪峰,他們多數選擇從南邊登山,事實上南面路線比較困難,他們經常發現自己身處濕滑的岩石上而決定放棄前進。(維基百科)
馬特洪峰(德語:Matterhorn,義大利語:Monte Cervino,法語:Mont Cervin)也稱切爾維諾峰,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著名的山峰。馬特洪峰的位置在瑞士、義大利邊境,附近是瑞士瓦萊州小鎮策馬特和義大利亞奧斯他谷的小鎮布勒伊-切爾維尼亞(Breuil-Cervinia)。馬特洪峰的名稱是由德語「Matt」(意為山谷、草地)和「horn」(意為山峰呈錐狀像一隻角)。(維基百科)
馬特洪峰是一個有四個面的錐體,分別面向東南西北。每一個面都非常陡峭,因此只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面,間中發生的雪崩把過多積雪推到峰下的冰川裡。登峰者慣常從東北角的Hörnli山脊上山。(維基百科)
隨意散步。由圖片中可得知,我們確實在非常非常高的地方,天氣很冷,還飄著微微的細雪,甚至鼻涕都結冰了。我覺得比少女峰還冷,但至少沒有高山症的不適症狀。
下午就準備下山,一樣原路線回程。
街道上的雪已漸漸退去,總算可以拍到較「乾淨」的策馬特(Zermatt).
下午還有一些時間,我們再度逛一次班霍夫大道,為紀念品做最後一次採購。這三天我們進進出出策馬特四次,非常深刻地感受到這個村莊的美與寧靜,旅行就該這般放慢腳步,細細體會。
今天的戰利品是Q版的瑞士小木屋模型,這是在瑞士處處可見的建築物,共花了CHF41(約台幣1426),有嚐試著跟老闆娘殺價,但她非常堅決地不妥協XD,反正已經有貨比三家,至少沒有買貴當冤大頭就好囉!
火車駛離策馬特(Zermatt),這三天雖進出這裡四次,但此時心裡有點小難過,因為這次是最後一次,明天就要往瑞士的南部出發了。
其實從剛到瑞士的第一天,我就相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,幾乎可以說是…才剛到瑞士就在捨不得最後一天的離別。畢竟…一生一次啊!無奈美好的時間總是很快…很短暫。
傍晚還有一些時間,我們搭火車到Tasch的前一站Randa,僅五分鐘的車程。
Randa不是一個景點,旅遊書上也不會介紹這個小鎮,Hotel自然也不多,交通上也沒有Tasch那麼便利(前往策馬特班次較少)。但我們只是想看看不一樣的風景,即便只是一個小小村莊,也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回憶。
就在鄉間小路上尋幽,走著望著。最後雄先生提議就走回Tasch吧…反正不算遠,約4km,。
被雪覆蓋的草皮,行走起來很費腳力,但卻也樂在其中。
雄先生從手機上有搜尋到附近有一個湖,白茫茫實在不好找…原來是已經結冰了。
其實我很想坐在湖邊靜靜地放空,但…我們怕會突然陷下去,畢竟地形不熟,加上快天黑也無法多停留。
蜜月之我們很愛演,只是…下次要演之前,還是把包包放整齊來會比較好XD。雪地不好架腳架,能如此演出一番已經不錯囉Q_Q..
即將進入Tasch,最後一晚在此停留。
前方就是塔什(Täsch)村,和諧又寧靜,海拔1449米,僅有998人居住。回Hotel前,先去一趟超市買飲料跟零食,晚上將自已的行李好好整理一翻,明天往瑞士的南部出發。
一生一次蜜月行,帶給我無法一筆帶過的心情...